智騰網

公開課教室

看著題目挺高端的,其實講了個什麼事兒呢?就是重慶人民唱紅歌唱煩了,決定花點銀子,請一些國外的藝術家,來重慶搞創作(要以重慶為題材),和重慶當地的藝術家做交流。關於藝術,主講人石甜開場說,在拉薩一個月沒洗澡洗頭,有人見面打招呼說,你是藝術家嗎?俺心想,這不修邊幅和蓬頭垢面還是有點差距的吧。通過石甜的講解和課後的討論,我大概理清了點東西,以下內容絕對有胡謅的成分(主要是繪畫方面的藝術)。

 

藝術家這個稱呼其實是敬稱,準確的說法,應該是藝術工作者,這跟搞科學的不能都叫科學家一樣,尤其是不能自封藝術家。遙想某些同學小時候學習不好,又想考個大學怎麼辦,可以劍走偏鋒,考藝術類院校。大學畢業了,總得找個工作混口飯吃,又不會別的,只好搞藝術創作。這麼講有點大不敬,因為很多藝術家是發自內心熱愛藝術的,尤其是那些後來轉行搞藝術的人。他們心裡有話要說,有思想要表達,不然憋的難受。可能文章寫的不好,搞音樂又不行,也不會說相聲,也可能覺得這些都沒有繪畫有力量,於是開始搞繪畫。

 

外地人來北京稱為“北漂”(7.21大水真能把人飄起來),在重慶有個“黃漂”,指在四川美術學院所在地“黃”桷坪出現的一個藝術創作群體。不管做什麼,“吃飯”都是個大問題。藝術這個事又不靠譜,很多藝術家都是死後成名的(更多的死後也沒成名)。說白了,搞藝術跟搞研發是一個道理,無論成敗,都需要前期投入(某些藝術,尤其是行為藝術,很燒錢,2萬3萬的很快就沒了。材料,場地,租器械等),前期誰投入?一是政府或者非政府的藝術基金會資助一些藝術從業者,二是很多半路出家搞藝術的,之前有積蓄(國外有些人先做投行,會計,賺很多錢,然後才搞藝術),三是做大眾繪畫,比如給幼兒園畫點卡通啦(據說這個來錢很快,一次好幾萬),在街邊擺個攤畫肖像啦。

 

藝術家受金融危機影響很大。經濟形勢好的時候,有人有錢,整牆整牆的買畫。據說有畫家一年賣畫賣100萬的。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,三年也賣不了30萬。要這麼說,藝術就不那麼陽春了。無非是大眾賣汽車,藝術家賣畫而已,混口飯吃嘛。汽車帶來生活的便利,畫作帶來某種精神的滿足。但不乏天賦異稟者,只考慮表達自己的思想(在他們眼裡,畫只是手段),吃飯等閒事,不放在心上。至於藝術家的社會使命,我覺得考慮它,就跟說相聲的考慮相聲的社會使命一樣,沒有必要。藝術家的作品只要忠於藝術家的思想就行了。

 

在記錄片“蘇維埃的興衰”中講到列賓的一幅油畫“意外歸來”,如果不是嘉賓講解,光讓我看,我啥也看不出來。但嘉賓一講,竟也覺得畫的實在太好了。